跟著俊賢去旅行: 4月10日新書發表會在南畫廊 。這是李俊賢(1957-2019)去世後首次作品圖文誌面世。
相關報導:
李俊賢 http://www.nan.com.tw/nan0001/PainterContent.aspx?tid=40577
2021年3月12日,聯合報: 漂撇「爐主」的野地遊樂 宜蘭美術館重繹李俊賢藝術生命 https://udn.com/news/story/7328/5313212
2021年4月7日,自由時報: 【藝術文化】一起懷念南方藝術力 跟著俊賢去旅行茶餅會全台巡迴 https://ent.ltn.com.tw/news/paper/1441499
靠北,沒說過的母語
翻出這一份舊的請柬,回到1984年。李俊賢第一次在南畫廊舉行個展時我正在福華飯店打工,以便支付畫廊的開銷。因此,錯過了當年的展務以及來訪的藏家例如邱晃泉,他是李俊賢雄中的同學。
1984”神秘之行”請柬只印兩件作品:歸路和江山。沒有印上的有:夜歸者。他喜歡用"歸"字,有返回意思,連小孩名字都有個"家"字,應該是個愛家的人,那個家也是台灣國家,一本"台灣計畫"的書,靠北,這個熟悉的母語上了他的作品。
怎麼突然間熟悉的東西都變成了歷史?全因為1957年出生的李俊賢已經離開了他所愛的家?
過幾天4月10日畫廊有個新書發表會,讀著新書的內容,推開一扇又一扇門,進入他的殿堂。書名是跟著李俊賢去旅行。我在圖檔與文字間了解他短短的創作生命是如何投入在養育自己的土地。我們同一世代,有共同的時代背景和語彙。我們同樣都是藝術工作者,有著接近的使命。可是比起他,感覺自己的渺小。
李俊賢的風景畫,有些是花10年旅行的作品。從前輩畫家的觀照到他(1957-2019)的科學探索。從客體的遠觀到理性探索與主觀情緒的投入,相差大約70年,開啟迥然不同的風景畫風格。
這兩件是1980年初期的作品,無人無車無聲無人文氣息。相對李俊賢的創作頂峰落在紐約回來以後的台灣計劃與旅行,剛好在我出版台灣畫的1992年前後,出現了台味。南畫廊的公司叫南方畫廊有限公司,李俊賢出版的雜誌叫南方藝術,可說我們在藝術的路上是同台演出。
這兩天看李俊賢的圖文誌,在地慢慢變長的歷史,我們可以留下什麼給年輕人?一個人文的圖像嗎?希望每個台灣人心裡都有一幅台灣畫,就像靠北那樣存在潛意識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