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xHyperLink
   
 
離別 晨光 林家花園 7863 許銘仁 植物 3921 7550 6143 我曾
作品
台灣画 OnLine
展覽
台灣ArtPrice
會員服務
關於南畫廊
舊版網站
我要買賣畫,留言 會員登入
 
關於南
關於南
所有文章
新聞(1110)
南畫廊的故事(32)
日記(626)
剪報(193)
名人部落格(7)
藝術與投資
藝術與投資
藝評(153)
市場與行情(107)
台灣畫
台灣畫
歷史(164)
畫會(15)
e台灣畫(80)
個人美術館(5)
台灣畫100選(12)
for Kids(99)
美術導覽(148)
Group
Group
燃燒的彩色盤 --張炳堂之台灣野獸派典型
 來源 : 南畫廊新聞 NAN news
20世紀初始,那些美術創新者,接收了畢生想要超越的日本西洋畫流派概念,並以台灣本色征服。甚麼是台灣本色? 台灣紅、海島藍、陽光綠、大地黃,恰好是野獸派色彩在台灣本土落地生根。從1904-1907年馬諦斯起始到日本再到台灣,野獸派曾經狂野、溫和、再又奔放,台灣最後一位前輩畫家為這段歷程寫下典型,他是張炳堂(1928-2013)。

1987、1989張炳堂兩度在南畫廊舉行個展,1997年南畫廊策畫出版”燃燒的彩色盤1947-1997”張炳堂傳記式畫集,那時郭東榮和多數人一樣看到作品都睜大眼睛說:「啊,簡直是廖繼春加郭柏川。」後來畫冊並未付梓,張炳堂認為自己無法超越這些熟識的前輩,也不想在繪畫市場上爭名奪利。他處於前輩和中堅畫家之間,站在近現代繪畫流派的轉折點上,剛好是戰中派畫家的世代。

1928年張炳堂在台南市出生,2013年5月2日逝世,享年86歲。2017年10月南畫廊於畫家辭世四年後首度舉行個展《台灣紅:張炳堂紀念展》。呈現台灣從外光派到後期印象派,終於有野獸派在張炳堂身上衍生出耀眼的在地性格。

最後一位前輩畫家

1942年張炳堂以「張玉堂」名字出品〈廟庭之晨〉在第五屆「府展」綻放光彩,十五歲成為有史以來入選官辦展最年輕的台灣畫家。回顧歷史,張炳堂1941年入選第七屆台陽美展,1942年入選第五屆台灣總督府展覽會,1952年與郭柏川創辦南美會並獲終身成就獎。影響他的是三位前輩野獸派畫家: 廖繼春、郭柏川、梅原龍三郎(1933-1936在台灣)以及一些日本畫家因緣際會在台南市活動,少年張炳堂自然往這個銜接現代美術的流派前進。他一生都在台南市度過,早年和顏水龍是鄰居,曾經看著他畫蔡瑞月,不過他的創作足跡總是穿梭在廟宇、運河、古蹟之間,吸取正在遠去的傳統氛圍,那麼優雅的朝現代釋放。他說:「我看到的,我生活的,全都是畫畫。」

張炳堂在小學時,學校將他的圖畫送去安慰在中國打仗的日本兵。他的畫紙,都是向當時開文具店的廖繼春太太購買。後來,一位日本美術老師在多次美展落選後將整箱油畫顏料送給他,這才開始油畫創作。那時期每到官辦展徵件,向張家租房子的顏水龍,總不忘順便帶著張炳堂的作品參加。廟和教堂同時牽繫著台南人的精神生活,1949年張炳堂又以〈神學院〉入選第五屆省展,這一年,郭柏川悄悄自中國返回台南定居,「南美會」成為張炳堂發表作品的重要舞台,郭柏川的藝術思想以及繪畫風格也深深影響著他。

台灣紅: 勇氣和傳統的代表

張炳堂在70年代以後畫風趨向野獸派,成為繼廖繼春、郭柏川之後典型野獸派畫家。

1977年以前是張炳堂的「茶色時期」,直到有一天,他發現正午前陽光下的廟宇,映出強烈的正紅色,就像他的紅色未加添任何色料。回家後,他將全部中間色顏料丟棄,只留下原色──他找到了來自陽光、土地、民俗原始的生命力。他偏好紅黃藍綠原色,如陽光照耀那麼篤定地運用著對比色,充滿個人主義的台灣紅,來自府城所見以及熱情追逐卻未竟的夢想。張炳堂的成長適逢第二次世界大戰,失去戰前與戰後出國深造的機會,無奈的戰中派,遂專注於台灣的思考與描寫。

紅色代表勇氣,敢於與眾不同。張炳堂的紅綠對比,彷彿穿著紅衣的原住民少女在樹林中跳躍。他的紅,帶著在地生活情調,武廟、安平古蹟經歲月淬鍊顯出紅色的和諧。那由深邃藍天襯托的豔紅,由孔廟綠林凸顯的靜紅,廟中煙霧瀰漫的門神與龍柱透出的土紅,使野獸派在台灣再度奔放。

他細膩而大膽的為陽光歌唱、為老建築物寫詩、為風景賦予南方色彩。他的紅色,像是勇士與愛的結合;他的藍色,像是一棵大榕樹陰影流在腦海裡的影子;他的綠色,來自仲夏日一整排不見端底的樹林;他的黃色,簡直是七月的落日沉浸在泥土上。顏色,造就張炳堂的繪畫風格。

張炳堂在建築、裸女小丑、靜物花卉、淡水風景等主題中表現出豐富的內在情愫。溫和的日本野獸派,反而呈現自由奔放的原始生命力,張炳堂表現出有別於他始終想要前往而為戰爭阻礙的日本深造之夢。作為最年輕的戰前美展入選者,故鄉土地的凝視,都比前輩畫家更純粹徹底。張炳堂未竟之夢,讓我們看見狂野又帶著詩意的台灣野獸派典型。

 

黃于玲     發佈   
 從老相片看台灣風景畫之一:船隻(2017年12月25日)
 【小畫專輯】牆壁是有生命的:2018零號集錦特別報導-1(2017年12月17日)
 藝術牆-2018零號集錦 2018/01/06 ~ 28 在南畫廊敦南本館(2017年12月17日)
 老相片:台灣畫歷史探索之一(2017年12月12日)
 玉山主峰:台灣精神象徵的藝術走向(2017年11月29日)
 燃燒的彩色盤 --張炳堂之台灣野獸派典型 (2017年10月24日)
 紀念展是為了留下美好(2017年10月15日)
 讀者來函: 張老師是我國小的美術老師(2017年10月8日)
 龍柱:華麗的支撐與託付(2017年10月6日)
 【不斷演進的】台灣畫categories:台展與府展(2017年10月1日)
 台灣紅: 一種勇氣和傳統的代表(2017年9月26日)
 
  
野柳海邊
駕一葉之扁舟,舉 匏樽以相屬
Orchid-4 白蝴蝶蘭
陽明山上的櫻花
黑面琵鷺
玉山四季(四季之秋)
玉山四季(四季之春)
藍旺
人生四季 (一)
人生四季(二)
孤挺花
蜜桃
春暖 The Warmth of Spring
有層次的山景
浦江春寒
小院
讀書天
生日快樂
水青色的氣息
淡水重建街

南畫廊 copyright©2008,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