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認真的小商人,藝術的研究和體驗是人生幸福的來源."這是1998年一名廖繼春收藏家的口述。
從小畫擴大到百號作品的收藏,原來就是南畫廊推廣生活美學的進程之一。從收藏家陳述的經驗分享,落實一家畫廊實踐其社會角色的滿足非關經濟規模。
南畫廊辦公室掛著張炳堂油畫 攝於2001年
藝術市場的氛圍如鐘擺來回擺盪,在幾個階段來回的投資與欣賞之間,在西進與深耕本土之間,在當代與傳統之間,我們不斷往前直到政治上的轉換帶來的另一層根本的變化。
台灣本土價值的彰顯悄悄回來,從收藏路線以及消費心理的跡象顯示,生活美學是恆久不變的需求。作為人文社會的一份子,以及邁向追求個人存在價值的路上,一件藝術品的研究與欣賞,已經不是數字規模可以量化與代表。
當收藏家快樂分享他的收藏與美學體驗時,我們很幸運曾經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