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于玲
林錫堂這一件〈龍山寺〉1992年作,門前有22個人和一隻狗,熱鬧的氣氛,鋪陳在只有4號F大小的油畫布上。青雲畫會元老顏雲連說,林錫堂寫實功力很好。台陽美協楊三郎說,林錫堂把台灣畫得簡直就像是香格里拉。
台灣人最愛拜拜,林錫堂畫艋舺〈龍山寺〉,以人物群像和著名建築物為主題,勾勒一片和樂的生活景象。明耀日光下,善男信女和孩童,形成一個歡樂的視覺印象,也是20世紀中葉台灣普遍的社會寫實風景。
林錫堂(1925-2002)是苦學出身的畫師,1946年在台北參加一個美術班,而與藍蔭鼎、楊三郎、李石樵等人學畫,後來更進入李石樵畫室學習素描和油畫。直到1989年六十五歲,才在南畫廊舉行生平首次個展,一鳴驚人。2004年第二次個展已經是他去世後的紀念展覽會,同時出版《自然寫實林錫堂/台灣畫家群像-2》畫冊,蒐錄生平主要作品。
林錫堂可說是一位忠實的時代紀錄者,他觀照眼前世界,足跡遍布北台灣。從室內到室外,不論是大地景色、市井小民以及其生活中的靜物、或是以台灣婦女為對象的Nude,在在呈現了台灣土地醞釀的特質。
台灣有五座龍山寺,這件〈龍山寺〉是台北萬華的一座。艋舺〈龍山寺〉另有一件20號同題材作品。當往日成為歷史,龍山寺拜拜的景象,有一天也會跟現實說拜拜──藝術便成永恆。
南畫廊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