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畫派快報2010/1/28】單純寫實已經不稀奇,像王智斌這一世代的新秀畫者,總要出其不意,在畫面製造令觀者視線停留的理由,一是延伸的聯想,一是視覺的刺激──感覺快要倒下的《平衡點》其實穩的很,它只不過是一張畫布,緊張什麼?
視覺的刺激,來自大腦的邏輯潛意識提示:它會倒下來。事實上,這件細塗、有著極細膩甚至不見筆觸的作品,還利用一個紅酒杯墊底來加強整體的不安全感──快要倒下來、快要壓碎了玻璃杯。
當畫家王智斌這件《平衡點》曝光時,人們第一個反應是,它很不穩。不穩帶來的不安全感,令人禁不住注視它下一秒的變化。尋找快要倒下的平衡點,正是社會普遍存在夾縫中求生的現象。人們在即將崩倒的現況中,在細小的夾縫中尋求生存的條件,雖然大都「save」,卻活得不自在。
王智斌這件《平衡點》提示當代的困境,完成於2010年,目前正參展2010零號集錦。
南畫廊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