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05/31/聯合報/前衛畫壇的新響馬】
黃朝湖 文
由南聯畫會主辦的「王松河、
林復南、陳泰元聯合現代畫展」已從三十日起正式在台北省立博物館展出,這是台灣五月藝壇的盛事,也是南部畫家一連串進軍北市藝壇,值得刮目相看的一次。
因為,他們以一種非常突出而令人無法想像的姿態出現;就以目前目錄編印的特殊與作品畫幅的巨大(達七尺×一丈二尺)來剖析,已足夠說明他們如「響馬 」般的勇猛和信心了,對於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來說,這種遠征的意義和精神,是令人佩服的。
事實告訴我們,他們三位都是屬於「靜」的畫家──一種基因於構思上的客觀分析與智性的安排所企求達到的靜境,而並非依據於一種追求禪境的靜觀──也許這與他們所處的環境有關,因為南部的氣候給予畫家們的恩惠,是「我」的明顯性的呈露,至少在本質上,他們擁有了這些,因此,除了極少數的作品外,我們可以很敏感的意識到,這是個充滿抒情曲與輕音樂旋律的畫展,如同他們的為人一般地使人感到易於親近和接受。
…….
林復南的畫,是藉非全智性的塊狀的組合,來揮譜心靈對大自然不可捉摸的感情,以及一種不夠穩定的企望,這是一種哲學性的嘗試,然而他已在那麼年青的階段上開始探索了,這是很可貴的。他的作品也很容易使我們聯想起彭萬墀的畫,尤其是那幅「六四○六」上方的大方塊及下方兩5側的淺綠底,只是他畫得較厚,筆法也較複雜。在展出的九幅作品中,以「殘•灰色」(色調像一首優美田園詩或小夜曲,具有東方的諧和性與神秘感)、「藍色作品六四○五」(淡綠得有點蒼白的渲染,使黃、黑兩色塊的氣勢具有了魄力,也增加了旋律似的氣氛)和「年代的遺跡」(在紅藍兩色塊的極大對比下,利用多種技法來壓縮畫面的平衡,與不太合理的構成,大膽而強烈)最有份量。「望」與「夜幕」是重視色塊的重疊與筆觸變化的的作品,但不比「紅色作品」來得有力;「剝落」和「晚霞」則不夠成熟,雖然目前他的作風較一致。
總之,色彩已顯示了這三位畫家都蘊涵著衝動的幹勁,以及「響馬」般的熱忱,做為前衛性的畫家,這是必要的。對於筆的信任以及墨色的不過分強調,使他們的畫不至於陷入死角或展示不必要的苦悶,也是對的、重要的。然而,今後如何樹立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如何注入經自己親自體驗和蘊思所得的哲學觀?如何融入東方民族特有的氣質?該是不容忽視的問題;讓我們靜靜觀察時間給予這三位「響馬」的考驗。…(詳文請見聯合報)
摘自1964-5-31/聯合報/8版/新藝、1964-6-1/聯合報/8版/新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