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書庫 /黃于玲 /日期: 2001.11.28
中堅畫家特輯:吳王承
在創作的身體裡流著張義雄與張萬傳的血液

做雕刻的畫家

當吳王承決定走上藝術之路的時候,父親吳朝綸(字靜閣)期望 他成為一位雕塑家,因為台灣第一位雕刻家黃土水,正是他在台北國 語學校的同班同學,令他懷念不已。

黃土水早逝,別說吳王承,台灣子弟又有誰有幸領受他的春風?

後來,吳王承碰到了張義雄,拜他為師;張義雄出國後,他又與 心儀的前輩畫家張萬傳學畫。在創作的身體裡,流著張義雄與張萬傳 的血液,吳王承的繪畫藝術,融合著紀元這兩位大師,以及長年在雕 刻上琢磨的心得,在中堅畫家中,是十分特殊的。

自民國40至60年,吳王承做了十幾二十年的雕刻,許多浮雕 、石膏像,做好了又打破,創作的過程,實質是不斷超越自己;結果 他並未如父所願成為雕刻家,而是在繪畫上找到了創作的歸宿。

在住家樓上的工作室,吳王承保留一個做造形的空間,他先要確 定的掌握著形體,再進入變形的階段;長時間的思考研究,以及一張 又一張的速寫,慢慢累積著油畫創作的能量。

由鄭世璠處,吳王承得到取自「芥子園畫譜」中對竹、松……的 畫法,我們由吳王承風景畫中的「樹」,可看出他這份靈感的表現。

「張義雄教我技法、張萬傳教我藝術。」吳王承對二張老師給予 繪畫上直接的指導,總是心懷感激,而他在雕刻造形上的掌握,以及 處處在自我生活環境中的刻意探索,使其繪畫作品,另外含帶著強烈 的個人風格;他的努力,有時會引起老師張萬傳批評說:「畫得這麼 滿,馬愛留一位簽名呀!」

早年學畫──馬利牌水彩擠出來全是水

學生時期,吳王承替呂基正背畫具上獅頭山去寫生;當鄭世璠介 紹他與青雲畫會一群前輩畫家認識時,吳王承仍是個毛頭小子。   

民國39至40年吳王承就學於北師,住宿在校,為著心目中最 愛的老師,他翻牆到校外與張義雄學素描。   

一天晚上,沒吃晚飯,買二個饅頭一個吃、一個擦,摸黑溜到張 義雄位於祖師廟口的畫室。那有如幽靈居住的處所,有五、六名學生 擠在一起畫畫,包括陳榮和在內。很不幸,在回學校的公車上,被學 校老師發現,同行三位同學手上臉上沾著黑黑的碳粉,回校後全被叫 去罰站。   

「是不是學校老師教的不夠好?」

吳王承低頭不語,在繪畫上的志向,自有打算。

班上的同學有霍剛(霍學剛)、秦松、馮騰慶、江漢東,同屆同 學還有呂義濱、吳隆榮。而吳王承素描的底子則全是由張義雄那兒學 來的。

上海製的馬利牌水彩,擠出來全是水,勢必要擠出大半條才見色 料。父親替他找來的畫紙十分珍貴,每張都畫兩面;找不到畫材時, 吳王承就做雕刻。

早年,原籍新竹的吳父,曾擔任新竹市書畫學會會長,副會長是 李澤藩。李澤藩建議自小愛畫畫、原就讀於建中的吳王承改唸師範,而他 本身就是台北師範的老師。那一年是民國39年,吳王承進入北師就 讀,三年後畢業,與1947年於北師創設藝術科系而於二年後離職的廖 德政失之交臂。

前面提過,由青雲美術會到紀元美術會創始會員幾位前輩畫家, 在吳王承年少習畫的過程中或多或少給予技術與思想上的影響頗深, 原因是吳王承聰明、謙虛、主動接近前輩討教的結果。 

另一個促使吳王承對繪畫更加著迷的原因是吳父帶來的文化氣息 ,以及替父親還了一些「白菜」的文字債。

與黃土水同班同學的吳父是一位善長字、畫、歷史學的文人,尤 其會畫白菜,許多人前來求畫,直到晚年身體不行,只有傳授兒子吳 王承,子代父筆,滿足友人的熱情。

摘自台灣畫第14輯

回首頁
南畫廊
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00號3樓。Tel.02-2751-1155. Fax.02-2773-3135.
copyright©2000,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