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扁為台灣畫寫序--
與藝術一起生活
台灣文化在經歷228事件、白色恐怖鎮壓與威權統治後,無論在文學、藝術…都因而遭到嚴重的扭曲;在高壓地思想控制下,台灣人民的集體記憶就是如同罹患失意症般,已記不得逝去的原色。隨著解除戒嚴與本土意識抬頭,社會各界對於尋找228事件、白色恐怖等不幸事件之歷史真相的努力,讓我們有機會見到重新認識台灣文化的可能。
其中,我們非常欣見對關注台灣美術史一直不遺餘力的黃于玲小姐大作「真實一生──台灣前輩畫家的故事」之問世。本書介紹了十位第二世代的台灣美術前輩與紀元畫會,其中洪瑞麟、張義雄、廖德政、金潤作等幾位前輩為紀元畫會的會員。有別於坊間的介紹或學術研究,作者以其生命經歷訪談這些前輩,娓娓道出他們創作的一生,這樣的第一手資料尤其難能可貴。在現今社會對「台灣畫」還陌生的情況下,「真實一生──台灣前輩畫家的故事」應可帶領更多人進一步去瞭解、去欣賞「台灣畫」;去認識台灣前輩畫家的成長與過去台灣的藝術環境。
許久以來,大家都在談重建台灣文化與主體性等問題。個人則希望透過舉辦更多、更好的藝文活動,搭起藝術欣賞「精緻」與「普羅」的界面,讓藝術活動更平民化,讓更多的市民朋友可以來分享、參與,進一步塑造屬於台北都會性格的文化認同。而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呈現了台灣前輩畫家們真實的一生,可以是讀者學習欣賞「台灣畫」的橋樑。期待未來孩子們不再只認得梵谷、畢卡索、米羅、莫內…,也能識得陳澄波、郭柏川、廖繼春、洪瑞麟、張義雄、廖德政、陳夏雨…。
欣賞一幅畫作、一件雕塑所表現的生命色彩與動力,不可不知作者的創作靈感來自于什麼樣的生命經驗。個人很喜歡張義雄前輩的一幅〈斑鳩出頭天〉:代表台灣人的斑鳩飛離大紅的血腥世界,半個頭已探入白色光芒的未來的主題象徵台灣人將走出悲情、飛向光明的未來。試想張前輩浪人的一生與其遭遇的年代,融入畫中的感覺,那會是何感受?
阿扁深信,每一個人都有藝術家、文化人的潛能,只是長期沒有好的文化環境。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有一位藝術家作品的標題:”To be with art is all we ask.”曾深深的感動我。「與藝術一起生活」,如此平易、卑微的要求,這不就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要的嗎?期待透過你我的雙手,在這一代創造出更容易親近、更生活化的文化藝術環境。
台北市長 陳水扁
圖說:阿扁參觀廖德政畫展,黃于玲在一旁解說.
摘自真實一生:台灣前輩畫家的故事 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