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幅畫給子孫
──為什麼發行「台灣畫」?
在幾年前,根本沒有人這樣想過。
包括畫家本人在內,誰曾認為台灣畫足以光耀門楣?
二十一世紀正在倒數計時,許多舊思想被新觀念取代、許多事情由過去的不可能變成為可能;例如在繪畫收藏方面,有人花幾千萬元,只為要擁有幾幅好畫。
覺得可笑的人,或許有些觀念要換新,那就是藝術的價值已由以前麻木的歌頌,變成真實的感動。所以在台灣畫的欣賞與收藏上,我們花許多心思,就是要創造一個全新的姿態,以面對全新的時代。
於是,「台灣畫」誕生了。
終於,「台灣畫」試刊了六輯,才覺得有一點像樣的姿態,可以提前跨入未來的年代──接近藝術,絕不是硬邦邦的。
也即是當你在書店、超商或朋友家中,看見一本用白話文專門只寫台灣畫家及其創作的真實故事的時候,就不必太訝異這是一本:你看得懂、看得下去的藝術刊物,就好像看電影一般活生生。
把過去交給歷史,把未來交給「台灣畫」。
台灣強壯的動力原是來自泥土,動亂後的新生命力則要來自美術──台灣的繪畫美術我們稱它為「台灣畫派」。當所有產品都掛上Made in Taiwan標籤遍佈全球時,唯獨少了台灣繪畫,「台灣畫」就是想要將台灣的畫融入你我心中、擠入國際市場中。
但願幾年後,有人會這樣想:「啊!留一幅畫給子孫也不錯。」
摘自台灣畫第6輯:故鄉的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