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畫的故事 一幅畫的故事 /黃于玲 /日期: 2001.7.27
在海景畫裡思念台灣
故鄉的海岸

搭乘國內線時,飛機一升空,就看見海。

中文海這個字中有一個母;在法文裡海是mer,母親是mere。對台灣人的性格與生長背景來說,我們更確定自己是海的孩子。然而我們對海的嚮往與愛情,似乎被什麼東西阻隔著,即便是台灣畫家對海洋的歌頌,也是存在心底,欲言又止。

今年九十四歲的前輩畫家顏水龍,有一些以蘭嶼為主題的油畫作品,他畫著蘭嶼原住民和船隻,對於背景:海,則總只是輕描淡寫而已。直到九○年代,這名台灣第一代西畫家才在『新船下水禮』系列作品中,表現出壯闊、湛藍的海景。看了他作品中的大海,我們忍不住發出感動的歡呼,並在心裡說:「啊,原來台灣這麼美!」

台灣立體派畫家:許武勇,1964年憑心中的記憶畫了『海邊月亮』和『夢裡港口』。他用竹筏、討海人用的漁具、以及海平線上的月亮,來表達畫家對台灣的情感;若不是那樣的情感,與生俱來流竄在血液之中,畫家將如何在畫面上呈現出感人的氣氛,以及寧靜幽遠的思想?

許多人在作曲家蕭泰然的樂聲中潸然落淚,那是因為旋律中,埋藏著本土的情感,讓我們終於在西洋音樂聲中,感受到台灣農村的春風。相同的,一幅永恆的台灣畫,也必然具備著牽動台灣人心靈的特質。

西洋美術有許多描寫海戰的作品,傳訴人與大自然肉搏的壯烈場面;台灣人與海的關係,也可以追溯到類似那樣的記憶,海的美海的深海的刻骨銘心,過去以來,表現在台灣畫中的應該要更強壯更深刻才對。

中堅畫家林瑞明,也畫了許多海景畫,當他說起這些畫的創作背景時,好像是在描訴著某種人文風景。他說,我們生長在島國上,只得到海風、而沒有得到海水,因為政治關係,過去很長時間,台灣畫家是只看海而不畫海的。他又說,海是年輕人冒險的地方;海浪的起落只在瞬間,越短暫越迷人。在他的畫面上,海平線代表寂靜與冷酷、垂直線代表熱絡和溫暖。

海給許多台灣創作者豐富的靈感。詩人李敏勇『海的臆想』這首詩寫著:

在房間裡
我掛了故鄉的海景
入睡後
能聽到海的聲音

寂靜的夜
海的聲音很響亮
呼喚著我的童年
那記憶在沙灘等待潮汐的擦拭

在夢裡
海拍打礁石
白色浪花照著月光
拍打我的心

台語歌曲『走船人』『補破網』...以海為背景,一直在我們心底迴盪著苦楚與無奈。台灣畫家在海的主題中所累積的能量,也已可以在未來的世代中表現出相當的本土情感。我們在這幾幅台灣海景畫中,觸及心之深處的情感;如果台灣有幾幅海景畫的畫面,能如通俗歌曲一般走入你我心中,我們就可以日夜擁有一個有寄託、有願望的形影。

原載於台灣百合

回首頁
南畫廊
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00號3樓。Tel.02-2751-1155. Fax.02-2773-3135.
copyright©2000,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