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百景的永恆記錄
像孔來福這樣一位本土寫實畫家,在我手上九年,不是時間過得太
快,就是他與其繪畫作品的本質,基本上和我是相去不遠的。
回想一九八六年,也就是南畫廊成立第七年,我亟欲在現代畫經營中
轉型;我想以落實本土情感的繪畫作品為基礎來推動美術,在八0年
中期及以後的台灣,應該是十分正確且需要的。
由現代轉入本土,我第一個面臨的問題是畫家的尋求,我認識所
有前衛的現代畫家,因為我以前一直在搞前衛;在本土畫方面則認知相對有限。奇怪,從事現代畫與
本土畫創作的畫家好像井水與河水般,互不交流往來。
我們在一本聯展畫冊上第一次看到孔來福作品,因為他的創作題
材與情感都符合我想像中的「土」,即使他的外表也和作品如出一轍
,我直接打電話找他。
我跳開自己曾為現代畫畫家的想法,純粹以經紀人的角度來看他的作品
。
孔來福首次個展排定當年(一九八六)九月舉行,全部是水彩。展前
我再一次巡視一張張描寫破厝老屋的作品,這樣的題材不是過去我
在繪畫藝術上的追求,而更接近我童年生活的體驗與記憶。
然後我再融合自己曾是抽象畫畫家、現代畫收藏者、畫廊主持人三種角色,對
孔來福這種具象畫風,難免感到陌生與些微嘆息;另一方面,這畫廊
轉型後跨出的一步,在九年後今天,終於讓我在孔來福身上看見當年大膽
假設的正確答案。
受歡迎的孔來福,總讓每一位收藏家感覺進步神速,在我看來,
他一年比一年進步完全來自謙虛與專業,他的職業、生活與志趣都同
樣是畫畫;只有畫畫。
在窮困畫家的發跡過程中,我在孔來福身上看見了極限,他以畫
養畫、以畫養家、以畫完成自我的夢想。
我深知自己的責任是介紹「好畫家」而不是「可憐的畫家」給收
藏者。孔來福的收藏群很寬廣,在價位與題材的雙重有利點下,經過多年努力,我開
始留意他會不會太暢銷,這樣的顧忌與先前的情勢,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以鄉土為創作題材的作品到處都是,九年前,他是少數的鄉土畫
家,但是沒有名氣,後來逐漸出名了,我又擔心他老是被定位為鄉土
畫家,儘管他是鄉土題材畫作中的佼佼者,但我認為他的視野更寬廣
,他的想法更真實與單純,也就是說,他的畫作非市場需求下的產物
,在沒有人提起或收藏這類作品時,他就已經這樣畫很久了。他畫自
己的真情與童年的記憶。
近幾年來,我不得不為下面一個事實感到啼笑皆非,那就是有很
多人說,「孔來福的畫很像廖德政」。
以廖德政現有的評價與地位,如果我是孔來福,夢中也會偷笑;
但創作不是牛頭與馬尾亂湊。
我想是幸運之神眷顧這位安分守己的畫家吧,往往廖德政在畫廊
裡聊天時,總是碰巧孔來福拿畫來,不論是風景或靜物作品,廖老師
本能對畫面給予批評,例如「放鬆一些」、「去掉這個,加強那個
」。怎麼用色,線條怎麼組合與構成;即使是怎樣掌握一幅畫的精神內
涵等抽象的概念,都一一在畫布前詳細解說。這樣的臨場教導,孔來
福竟然全吸收消化了,不過他說:「我還是要做我自己。」
在一九八六年九月到一九九五年四月的九年間,我共為孔來福舉辦六次個
展,以及無數次專題聯展,他在台灣農村與窗邊靜物題材的創作,一
直深受收藏者喜愛;他無大志,只是本著真情的作畫態度,在這一波本土
熱中,終於上了台面。
他個展的紀錄是,一九八六年首次以古蹟為題的水彩作品發表,第二
次是油畫、水彩的古蹟系列,第三、四、五次個展則以「台灣百景」
為專題,分「鄉野古厝」、「大自然風光」、「鄉野的巡禮」三次舉
行發表,南畫廊並於一九九二年十二月發行「孔來福台灣百景」畫集,至此
,凡是提到台灣景色,總令人想起孔來福。
總計孔來福自古厝、古蹟到台灣百景,一系列作品的發表,不但
為日漸消失的台灣山水做了珍貴的記錄,也勾起台灣人對自己生長
土地深厚的愛情,這是我經紀孔來福這樣一位畫家,最感到欣慰與驕傲
的地方。
進入藝術書店 台灣畫專輯
摘自台灣畫第17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