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掃描 市場掃描 /黃于玲 /日期: 2001.6.13
尋找台灣畫的生命力-
與福華飯店廖德修先生談:台灣成長中的生活


一、沙龍

  福華沙龍,這家美麗的、屬於福華飯店的畫廊,開幕時被老闆這 樣要求著:

  「歡迎懂畫的人來、更歡迎懂生活的人來。」

  「少賠就算及格。」

  「要能滿足每月五萬元生活能力的人。」

  「她」與隔壁咖啡廳之間設有一道門,因為老闆認為藝術文化與生活應該 相通。這道門開了很快又關起來。原來一般人只將沙龍當作是咖啡廳的 延伸、喧嘩不斷,管理困難。

  不久環亞飯店也跟著開起環亞畫廊,請來大牌李錫奇主持,沒多 久,預算花完,畫廊也就關門大吉。將畫廊當作像是飯店西裝上一朵裝飾 的大紅花,或是緊緊相連的衣釦,其作法與下場,必然是不同。

  福華飯店這個仁愛路上的傳奇,十年前開幕時,引人注意的是: 全飯店的藝術品真蹟,一年不斷有專業畫展的沙龍式畫廊;在餐飲與 名品混合的一個巨型建物裡,我們可以很自在的享受「室內旅行」,陽 光真實的照射在透明巨頂下的一片片綠葉上;我們生活所需的食、衣 、住樣樣在這巨大、恆溫、恆濕的空間裡,彷彿二十世紀末的香格里 拉。

  不久的將來,高雄另一家福華飯店也要有福華沙龍,新光五十層超 高大樓頂樓上六百坪的福華太空餐廳(SkyLunch),讓用用餐的人可以俯 視整個大台北直到淡水河之外的天邊。

  福華悄悄改寫了台灣人生活的品質與型態。   她是一家純粹台灣人經營的國際飯店。  

二、簡單

「我認定台灣人要的東西都不會很複雜。」

  福華的騎樓總是一塵不染,十年時間彷彿未曾在這裡留下痕跡。   我想起1984年在這裡上班的日子。每次由四樓辦公室走出來 ,總看見工人用乾淨的布一片片擦著陽台上的綠葉,那麼認真的態度 做著一件那麼簡單的事情,能持續多久呢?

  十年了,簡單平實的信念在屬於福華的任何空間角落,都未曾喪 失過。   這股堅毅的力量,若是轉換在本土美術創作者身上,將會如何?   台灣畫的生命力,存藏在我們這個海島上人民的生活與思想裡,當 我們尋求台灣畫未來的走向時,不免先要了解台灣人典型的、成長中 的生活型態。

  「簡單的哲學」在福華經營者的意思是: 簡單的設定、   確實的執行,   而且永不後悔。 在來賓的意思是:不花俏、很實在。

  十年前當他們的外牆紅磚貼上之後,許多人笑著說:   「真像一間大倉庫。」飯店的派頭在哪裡呀?

  老頭家廖欽福先生說:「我要她三十年後,仍與今天一樣耐看與 堅固。」

  從繪圖、施工到完成,從事建築的廖老先生全程參予,他設定施工的 難度不高,為著要創造一個簡單但是很好的台灣人的建築物,他要證 明:台灣師傅的雙手也可以做出很好的東西。

  為飯店施工的師傅全都是台灣人,他們被附予很簡單的形式、被要求很 準確的成果。例如牆與地面的直線,一分一厘也不準偏差,幾近是一 種「硬邊藝術」的要求。

  餐廳的桌面採用一條上好粗厚的實木,上面沒有虛浮的刻花與線 板,老闆說:「我不是在賣圖案。」

  硬體完成之後,由畫家廖修平(老四)負責,全飯店掛滿了油畫 、水墨、雕塑、版畫真蹟,成為全國第一家有藝術氣息的飯店。  

三、友情畫

「留一扇門給文化人 。」

  一杯六十元的咖啡可以免費無限續杯,朋友聊一個下午喝下六 杯;於是約會的學生們紛紛將地點由麥當勞升級為聖瑪莉。這是一家 福華投資的連鎖餐飲店,她創造了新的咖啡文化。

  九十年代畫家與作家的聊天不再流行七十年代的明星咖啡廳,而 轉向福華。他們在沙龍碰面、再在隔壁喝茶。這種沙龍與咖啡廳共存 的模式也要在高雄七賢一路的另一家福華出現了。

  董事們同樣為高雄福華設定好精緻、平價的經營路線,「但是設計師總是不 能體 會平價的意義,他們認為飯店的東西都應該很貴呀!」

  「在高雄,我也希望人人都有能力來,但要穿著整齊,走路輕聲 。」

  福華不講究福華,保守平實的廖家,在所經營的事業中,也是以 中上階級為主要客層,何以執意夾帶經濟效益不高的「藝廊」呢?   原因是今年八十七歲的廖欽福先生,年輕時就開始買「友情畫」 了。   凡是兒子廖修平在師大美術系的老師、或是工商界朋友介紹的畫 展,只要有人提、自己做得到,就去買一、二幅,給予一點經濟上的 援助,反正都是友情嘛!

  「一個人一直在吸收知識,當經濟好轉了,台灣應該有更多人看 看畫。懂不懂、對不對不重要,多看就是好事。」福華刻意留一扇門 給文化人的心態,十年來一直不變。他們在創造台灣更精緻化生活的 同時,也為藝術走向人群建築了第一階段的道路。  

四、生化博士看「畫」與「生活」

「生活上能享受就是藝術初步的目的。」

  福華老頭家有九個兒子,老六廖德修是生化博士,十年來一直擔 任飯店的常務董事。

  1940年,廖德修生於台北懷寧街,父主外,母主內,兄弟間 大的管小的,長幼有序,家中大小事青一一由母親安排。

  從小媽媽分派他掃庭院的工作,也養成他凡事親自動手的習慣, 有什麼問題,就找二哥商量。

  四哥廖修平自小就在畫畫,下課跟老師學,放假也在家苦練;這 麼專門的事情,廖德修不懂,只聽得母親對哥哥說:「專心去畫好了 ,你兄弟一人省一口飯就養得起你了。」

  台大農化系畢業後,廖德修又取得猶他州立大學生化碩士以及俄 亥俄州立大學生化博士學位,然後前往紐約一所猶太人大學裡做研究… …。

  「生化研究者要有犧牲精神,才能忍受辛苦與寂寞,一位科學家 一生只可能有一、二個突破。」

  福華飯店開始策劃階段,在實驗室中辛苦工作的廖德修首先被父親叫回國, 由生化研究轉 為飯店經營,在衣著上,也由破夾克,換成了筆挺的西裝。

  廖家媳婦們完全不參予飯店的營運,兄弟們則是自始至今合 作無間。這是一個典型的台灣家庭──樸實無華、簡單和樂,而且很勤快。  

五、對談

「您對九十年代及未來台灣人生活的品質有何看法與作法?」

  廖德修(廖):我認定台灣人的東西都不是很複雜。台灣人的特 質是實在的、勤快的,有些人愛現,但不會很離譜。除了很有錢的人 ,一般人生活空間小,懂生活的人就不擺笨重的傢俱,他們只求單純 化。福華不做「滿漢全席」,前陣子流行,餐飲經理建議要做,我說 ,飯店為什麼要摒棄中產階級?他們賺的錢不多,但不一定不懂得生 活,吃吃滿漢全席,之後又怎麼樣?以前的人很少進來飯店消費,現 在星期天早上,常見一家人來吃早餐。

「福華沙龍為什麼要設在飯店二樓最方便出入的地方?」

有人問,為何不搬去四樓羅浮宮,要塞多少人都可以?我了解, 台灣文化藝術才在起步階段,讓人很容易或是順便接近藝術是很重要 的,即使只花十分鐘,也有印象。等大家風氣養成,再遠的地方也會 跑去;藝術應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福華飯店的經營除了視覺空間,精神上是否加入本土特色?是什麼 ?要賣給台灣人什麼?外國人什麼?」

  廖:簡單與樸實。不花俏但是要實在,精緻的東西不一定很貴很複 雜 ,講求內在的品質,才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磚紅色的牆,正是台灣紅 磚仔的顏色,具有親切感,設計之初就考慮將來要好清洗、好維護,乾淨是起碼 的 要求。福華要賣給台灣人的是一個「好的社交場所」。台灣人講話很 大聲,可能三代以後才會改變一些。 二樓「珍珠坊」是一個台灣人喝茶聊天之處,尖尖的屋頂是外國人眼 中台灣茶亭的形式,我們不要太鄉土的東西。我最驕傲的是這個空間 的「自在感」。

「在台灣這個亂七八糟的環境中,福華穩紮穩打始終整潔有序,在創新 與保守中如何取得平衡?」

 廖:福華一直不要太福華,但是要隨時代創新。如今世界暢通,引 入 國際上好的東西是十分必要的。

「福華飯店是全國第一家完全以藝術品真蹟佈置的飯店,但與他國 比較仍嫌薄弱,將來是否有增加典藏或參予、贊助藝文活動的打算?」

  廖:我們的畫很多,特地買的,或兄弟間各人擁有的都有。生活是 天 天在過、是踏實的,有人標榜買了什麼畫,做了什麼事,這不一定是 生活。我自己看不懂抽象畫,家裡有廖修平和別的畫家作品偶而換一 換掛,不錯。

「有沒有您最愛的台灣畫家與作品?對台灣畫有何看法?」

  廖:藍蔭鼎、廖繼春、李石樵是我熟悉的。現在台灣的油畫太貴了, 一般人買不起,以前沙龍展出陶藝品,一次可賣七、八十件,後來漲 價,就沒人買了。職業畫家靠畫生活,全力投入,是否全心面對呢? 生活畫家不靠畫為生,可以自由發揮;企業家投資未成名畫家,最先 考慮他是不是一輩子畫畫,是不是誠心面對創作。

「由學者轉入時髦的服務業經營者,在心理及生活上面臨的困難,如 何克服與轉化?」

  廖:服務業是生活的一部分,做研究則與生活無關,而且可能投入 很 大結果不多。我將研究生化的精神轉為生活上的應用,例如烤麵包的 大師傅注意烤箱的溫度,若是作研究,那數字要講究到小數點第幾位 ,不可有任何誤差。

現在我到廚房(不是實驗室),閉一隻眼睛都知道他們在做什麼,有 沒有做好。 工作時我也常碰到困難,碰到什麼難題就一件件解決,好像在做研究,幸 虧十年來辛苦培養的幹部都成長了。我很習慣目前的生活。

進入藝術書店 台灣畫專輯

摘自台灣畫第11輯︰本土畫國際化

回首頁
南畫廊
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00號3樓。Tel.02-2751-1155. Fax.02-2773-3135.
copyright©2000, Na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