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歷史 /台灣畫 /日期: 2001.6.10
台灣畫主辦深度對談
本土畫如何國際化

時間︰1994.4.25下午

參加者︰廖德政、林復南、李敏勇、李欽賢、陳長華、黃于玲、黃俊雄

 林復南(南):今天我們要討論「」,嚴肅的題目 ,也可以輕鬆談。這幾年來「國際化」常被提起,很平常;尤其最近的拍賣會 與國外博覽會陸續在台灣舉行,造成我們心理上的干擾,大家要有能 力還擊,似乎還早。雖然今天本土畫要國際化,好像也是太早,但應 該到了要有心理準備的時候。國家強弱是一回事,沒有文化總是抬 不起頭,脫離不了落伍的印象。本土畫如何國際化在短期內要下結論並 不容易,但有一個往世界級邁進的開始總是好的,對於本土畫的認 知,應該建立一個正確的觀念。

 黃于玲(玲):「台灣畫」雙月刊由第一期到今天第十一期的一年半 來,我覺得對本土畫的理想彷彿是一件很個人的事情,在這個社 會上,我一直沒有感覺到台灣人愛台灣畫的「熱情」,也沒發現台灣 人的畫有足以走向國際的特色被自己台灣人肯定的傾向,這點讓我感 到寂寞。社會、畫家、畫廊、文化人、收藏家,大家在心理上應該修 正一點,今天我們有錢了,我們能做些什麼?日本、美國、歐洲 ,他們對文化藝術的重視是來自生活、傳統的影響,以及社會或國家的重 視,藝術家在創作時,獲得尊崇、社會地位很好。台灣今天正如楊朝陽博 士說是:「充斥著生意人與工人」,這二種人對藝術沒有敏感度。我們 看見每一場拍賣會的成交量很高,但是購買者的心理除了價格之外, 對於藝術價值的要求達到什麼程度,買一幅畫是要欣賞其中所表現 的特色,還是為了名氣與市場價位?我一直希望面對美術品的態度要 先修正,以後才有可能去尋找屬於台灣畫的特色,也才有本錢談論進 入國際化種種。今天我們推崇廖德政先生對創作的態度,值得台灣社會 上不論是什麼角色任何人來學習,所以要談本土畫在國際上的希望, 先要聽聽他在本土意識與創作間的互動關係,以及他對本土畫的定位 有何看法。

 廖德政(廖):這個題目很大。今天不論要談本土化、鄉土化或國際 化,最重要的是先要有「人的自覺」,以畫家的角色來說,做畫家之 前先要會做人,這是很重要的課題。外在流行,只重外在的形式,缺 少內在的本質,終究不長久。我們自己,是創造大自然的神,這 樣一個神是無限大的,無過去,無未來,無始無終,我相信每一個人 都有一個靈魂,靈魂與內心世界要如何表現?對自己、對社會的關懷 與愛心,是世界性共通的,表現這份關愛才是藝術追求的重點,抽象 、印象、野獸、理性、感性……種種都是屬於形式的追求。

  我1920年生於被日本統治時期,入學時我上公學校,日本人上小 學校,這種差別待遇,估且不談政治或其他問題,在精神上,我一直想在 藝術方面與他們拼。小學時期沒有接近文學、美術的機會,倒記得五歲時,家裡 有了全村 第一台收音機,村裡的人都跑來,我們用兩根竹竿高高撐起天線等著聽到「聲音 」。大一點,我由日本少年的雜誌認識貝多芬、巴哈、林布蘭;上中學 由豐原到台中的火車上,我則是看著岩波文庫的世界名著小說,都是課外的。 台灣畫最早是經由鹽月、石川啟蒙而來,鹽月桃甫來自法國野獸派系統,石川欽 一郎來自英國泰納水彩系統。

 南:是的鹽月,他畫台灣高山族的主題,是肯定台灣。我們向來只提 石川的教育與繪畫技術,但是鹽月畫高山族這個動機,在我看是很智 慧的,他好像是在告訴台灣人,你們的寶藏就在你們身邊,為什麼你 們不去挖掘?

 李敏勇(勇):他會注重我們只是一種異國情調,南國風情。

 玲:我們的創作品要國際化,不可以永遠定位在異國情調,總有某種 特色值得提取出來。梵谷看浮世繪應該不只是被異國情調吸引。

 勇:異國情調是他們的看法。不是我們。

 南:鹽月畫高山族或許含帶著異國情調,但他的色彩必然影響很大。

 勇:創作的主題與方法是二回事,美術的影響很大,方法是世界性的 。

 玲:日本人保有傳統,再用國際性的方法來發揮,這在台灣歷史背景 複雜的情況下,又將如何追索與走向?

 李欽賢(賢):以美術史觀點來整理,在今天後現代文化結構之間, 有一種「區域主義」的形成。例如澳洲,他們原以西方、歐洲本位為 創作方向,近年則偏向自我民族風格,也就是原住民美術。又如美西 ,他們也想跳脫出美東紐約的形式,尤其美西當地居民以越南、台灣 、中國人混雜其中,他們的白人畫家也想從中找出特別之處。以美術 史經驗來看,三○年代革命時期的墨西哥以及六○年代超強美國皆分 別走出巴黎畫壇的陰影。當時墨西哥正逢世界性社會主義運動時 期,當地文化屬於西班牙移民的入侵文化,藝術家有心將其與當地土 著美術做結合,加上社會革命的自覺,提出「民眾藝術」的訴求,也 就是反對有錢人的客廳藝術,做出許多壁畫,這些作品後來相當受到 國際重視,這是入侵文化與土著美術一個相當成功的結合。紐約在商 業文化興盛時以熟悉的媒體對象為創作內容,而形成普普藝術 。這都是在強勢文化主導的國際觀之下引起世界性注意 的例子。

 南:美國的優越感來自二億人口的消費量,所以他可以不甩歐洲,自 成體制,如號數的計算,他們不參照歐洲,自己另外發展一套算法。

 賢:日本揚名國際並非單純將日本自我文化推銷出去,而是將亞洲文 化融合後的特質打入西方強勢主導文化體制中。一個有趣的例子是, 在五○年代威尼斯、聖保羅雙年展中,日本積極參予派出的作家都是 戰前、戰後最有名的,如梅原龍三郎,但得獎的並非強調以西方材料 表現日本傳統特質的梅原,而是棟方志功的版畫,是東方傳統的木刻 板畫,題材是佛教,這是東方的東西。他得獎的原因是作品的原創力 ?還是異國情調?今天看來,顯然前者超過後者。是亞洲東方的原創 力。本土畫要國際化,原創力很重要。

 黃俊雄(雄):異國情調是相對性的。

 勇:對,不應以誰為中心。本土畫如何國際化有幾個意義,到底是市 場本身還是文化意義的國際化?是台灣畫進出國際市場,還是在文化 上被了解?在這之下,是國際化還是被國際化?相對在原創性中是國 際標準的亞流性格,還是自我原創的東西去影響國際美術?這是二種 層次。今天台灣的美術現況,隨著台灣的經濟成長,美術品收藏的 經濟意義顯然已超越文化意義,許多人進出市場買畫,但是台灣民眾 對美術品的共鳴是否產生了文化意義上的積極狀態?

 南:沒有,目前仍處於價格導向,完全不同於價值。

 勇:是的,以這個角度來看,本土美術在自己本國即然都無法形成相 當的文化意義,也不可能在國際上產生正面的意義。在這個情況下, 許多外國人跑來台灣賣畫,他看我們是一個強勢的買方,在文化上我 們是被國際化,而不是國際化。到今天,台灣畫的亞流性格確定是超 越了原創性。

 雄:今天發展地域性的電影在國際上已達世界水平,台灣的本土畫則 尚沒有人積極去探討,或提取到國際舞台上去較量,在談國際化之前 ,我們台灣人自己是否已用心面對本土畫?

 勇:台灣美術史研究,在國際上要站在不偏不倚、充分了解的角度來 建立信心,本來台灣的性格與國際是很有關係的,第一,台灣的海洋性格 與大陸不同,第二,多民族在此地進出,商業物品的進出在國際上流動 很大,但政治與文化力量在國際上卻相對的薄弱。很現實的,人家不 認同台灣在產品以外國際上的地位;台灣的文化政策是被接受的性格 ,一直是在吸收別人,如今畫價高到外國人看了會嚇死的地步,能不 能國際化是一回事,有沒有國際化的條件,前提是作品要有原創性。

 賢:在日本,並沒有「本土意識」這種名詞,這名詞好像是被統治、被 殖民下一種自悲感的反省。

 勇:通常一個國家在提到本土化時,大都是在國家的內部有外部勢力 存在的時候,台灣的內地化也就是本土化,日本統治台灣時所謂的內 地化就是日本化。

 廖:我們小時候最早是內地化,後來是KOMINKA(皇民化)是日本國民化的 意思。

 雄:在談本土畫的國際化之前,我們應先面對本土畫已經存在的這個 事實。

 賢:這個存在是由自悲到反省的過程,我們已建立了本土的信仰。

 南:有了?

 賢:是的,從這裡開始。

 陳長華(陳):本土化是一種潮流,不是目的,國際化才是目的,本 土畫要國際化,作品最好別再因襲過去,而是如何表現現代今天的生 活。

 勇:在文化方面,現代與守舊不斷在相互轉換,有些是前衛化、有些 則趨向守舊。我認為本土化首先要去內地化,我們要表現中國還是台 灣?第二要在國際潮流中保有明顯的台灣性格,也就是有原創性,第 三本土化不是回去訴苦與懷舊,所以對台灣文化界、美術界很重要的 是要去內地化。

 陳:去內地化很困難。

 勇:沒錯,我們是要屈居亞流,還是要有自我的新東西?

 雄:美國東、西岸兩個文化特徵不同。台灣在政治以外,經濟、文化 、歷史皆不同於中原,既然不同,應有我們的特色,在哪裡?

 南:不明顯。

 雄:有特色,但是沒有人整理,我覺得台灣美術家是寂寞的一群。

 勇:不,他們有物質條件所提供的墮落主義在裡面。世界上偉大的文 學美術家甘於寂寞是很平常的。

 雄:我所謂的寂寞是未被附予文化上的重視,而是被當作搖錢樹。

 勇:本土畫國際化的先決條件第一是對本土美術史的研究與把握,第 二要對現有美術品做詮釋與定位,這才有條件去談國際化的問題。

 賢:在台灣美術史的經驗中,我們要檢討的是,將近八十年、一百年 來美術史的發展似乎不是一代繼承一代,而是一代踩過一代。新一代 起來必得將上一代致於死地好讓自己有發展的空間。

 南:沒有傳承。進入國際化除了作品本身之外,藝評與社會的支撐力 很重要。

 賢:日本各種媒材的創作各有市場與評論者,互不侵犯與壓制。

 南:在巴黎,很傳統與很新的畫都有人在畫。在台灣非得將異己踩扁 ,對全體來說,是一種浪費。

 廖:我們紀元畫會以前的展出是為了將自己的信念發表出來,近幾年繪 畫作品商品化,其他問題也跟著來,大多數畫家很少去想國際化這件 事。

 南:台灣地方小,想要發展出去的壓力很大。

 雄:我們是要追求本土畫的國際地位。

 勇:美術與音樂具有成為閱讀與消遣主體的功能,也可以成為文化情 報,國家與國家之間可透過藝術創作來了解當地的感情,心靈思想, 但是台灣這方面在外人的意識上不存在,文化水平上的台灣印象是輸 出許多商品,賺許多錢,文化貢獻是零。在台灣所謂的大牌,去到國 外,無人聞問。美術作品要有肉,有血,若無血無肉,就是死人,就 不是一幅畫,充其量只是一件裝飾物。台灣活動力強的畫家,可以自 我塑造;許多評論都是宣傳文章。

 南:這方面媒體要負責,台灣許多事情媒體都是始作俑者,包括美國 媒體進來侵佔我們以及台灣媒體持續作賤我們。

 勇:一個國家要有好的藝術,政治與經濟不好沒關係,文化條件有無 才是根本因素。日本今天政治經濟都不錯,文學變成沒有議題,是為 「無主題時代」。所謂文化條件是會分辨好壞,二流不會變成一流。

 陳:「台灣畫」可以成為一本評論雜誌,大家組織起來整理近三十年 或今天起的作品,什麼才是有肉有血的台灣畫,例如廖老師的清秋。我覺得解 嚴後,藝術可以自由創作,這是個很好的機會,我們應重新再來創造 台灣畫到底是什麼,我覺得不要用本土這個字眼,生活在台灣的人畫的是什麼 畫,表現的是自己的氣質與本性,這個能表現特色的台灣畫,要由許 多人來合作與凝聚,不只是畫家的問題。

 南:畫家的工作單純是創作。

 雄:當初所謂台灣畫派是指戰後這近五十年來直到跨二十一世紀,在 台灣,這個特定的時空條件下的美術品,可以被談論、被定位、被深 入去探討,我個人覺得,這其中已存在許多原創性極佳的作品,有其 他任何地方所挖掘不到的特質。

 勇:我們一直處於第一世界的邊陲而自怨自艾,台灣應該要突破國 際視野的極限。

 廖:運動的比賽可以界定名次,美術文化的競爭很難有標準。

 賢:台灣美術家在被壓迫時,沒有善用資源,也就是自覺性不夠,加 上台灣民族性的美學低能,我們的地方意識本是薄弱,這四、五十年 來遷徙流動很厲害,造成對這塊土地與對人的愛情也相對薄弱,所以 藝術家的作品最主要的在國際化以前,如何感動自己台灣人?

 廖:紀元畫會六人,每個人對藝術的熱情與信念同樣都很強,但對藝 術本身的認識卻每人都不相同,當時物質條件不好,大家仍是傾心力 在創作,如今再看那些作品,不免十分感動。今天少年仔的創作環境 很好,但好畫家卻不多。

 勇:日本如今也無大師級畫家。

 廖:藝評家與報紙也不同了,以前畫展記者的批評是很不客氣的。

 賢:日本名家之間的磨擦來自不同涵養與視野的爭執,我們則往往因 為地盤的利害關係在爭奪。

 南:現在我們來談談本土畫與進來傾銷西洋畫之間的問題。

 玲:就我平日所見,今天買畫的心理因素有二種,一種是堅持台灣人 要買台灣畫,一種是認為等值的錢買外國作品比較有價值,對於收藏 家在本土畫與西洋畫之間的心理掙扎,今天或許可以有一個健康深入 的探討。

 勇: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差異越小時,越可以鼓勵收藏家做真正對台 灣美術運動有好影響的收藏。

 廖:這關係到台灣人修養的問題,我認識一些收藏家,他們之中真正 看懂畫的價值的,並不多。他們有的純為作品而收藏,有的為投資而 收藏,這也還可以,有的純粹是投機性,尤其前幾年投機者突然增加, 現在是好多了。作品好壞要比較,好畫不應該分地域與號數,而是與 藝術與歷史背景有關,話說回來,來到台灣的西洋名家作品也不一定是那 位畫家的好作品。

 賢:在日本,本國人與外國人作品的收藏各有對象,並未造成困擾。

 南:他們有許多企業專門在收藏本國人作品。在自由市場條件下,應 有一些法人介入美術品收藏。

 勇:法人與個人購買藝術品的差別是,個人較需考慮短期內投資報酬 的問題,法人不必。台灣與日本不同的是,台灣法人化的公司規模不大, 家族企業多,要不就仍是個人在發聲,所以台灣法人不太能投入藝術 投資進而形成對美術有益的助力。日本公司大、法人多,在他們經濟 體系資金來說企業體制龐大,長久。相對台灣企業也可以介入鼓勵美術 家發展,不一定要炒作高價位作家,同樣也可以以基金會方式沖淡部 分收藏家跑短線的情況。今天許多做短線收藏家成為畫廊炒 作的棋子,這種收藏家除了有購買力之外,沒有任何文化條件、藝術 認識與品味,與股票做丙一樣,載舟足以覆舟,這種交易行為可讓他賺也可以 讓他倒,不是一種積極健康的行為。

 陳:我覺得今天一些比較有辦法的基金會,寧願去買西洋作品、買大 陸畫,因為西洋畫有保障,因為大陸畫便宜,也有人要我開出可收藏的 畫家名單,看一看,又覺得價格沒保障。其實西洋畫進來也沒什麼好 緊張,藝術品畢竟是收藏的一部分,多少會產生良性循環。

 南:日本公司穩定,買畫是百年之計,也不急於賣掉。

 廖:我看朝鮮人很合作,台灣人個別很優秀,合在一起就輸日本人, 並不產生群體力量。

 雄:用合理價錢買好畫是正確的,萬一買錯畫,就當做是一種教訓, 寧可從錯誤中學乖,有一天當掛二、三幅畫在家裡成為一種風氣時, 當大家懂得用藝術價值來欣賞一幅畫時,好畫家會留下,不好的會被淘 汰,例如過去外銷畫有人掛,將來家裡還掛這種畫是會被朋友笑話的 。對於過去那些亂買畫買錯畫的人,就讓我們當他是先烈好了。

 賢:日本人房子有一個傳統專門掛畫的空間,畫掛上去,是不拿下來 的,另外廟寺的委託製作,也提供畫家創作的機會與題材,各地為數 眾多的美術館,尤其是地方性美術館專門收藏當地畫家的作品,都是 對畫家很好的助力。收藏品多時,會有研究單位精心設計十分感動人 的特別展,透過展覽可以達到研究的效果,畫家的地位自然就釐清了 。

 陳:將國際大師作品與同時期本土畫家作品共同展出做比較是一個很 好的構想。

 賢:是的,同一畫家參加不同幾個主題的展出,可以有不同研究的焦 點,他的地位自然就浮現出來了。這必須透過集體的研究。

 結語:本土畫走向國際的實現,今天在作家方面需由生活中去尋找明 顯的台灣性格,在學者方面應著手形塑台灣畫派的論文,有關「台灣 畫派」的追尋與探討,留待下次座談會舉行。

摘錄自台灣畫第11輯

回首頁
南畫廊
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00號3樓。Tel.02-2751-1155. Fax.02-2773-3135.
copyright©2000, Nan Gallery